學院消息
啟示系列文章
啟示系列文章
2023 年 10 月 18 日
00 : 02
自2022年2月教育部頒布《幼稚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來,幼教界無論是行政部門、專家學者還是一線實踐者,都開啟了對《評估指南》的學習熱潮,時至今日仍熱度不減。 學習過程中充滿了收穫和提高,也有新的思考和感悟。
同是幼教界的一員,耀中幼教學院深圳團隊一樣對《評估指南》不斷地學習、理解、探討、實踐,我們將些許感悟擬文成《幼稚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啟示系列於2023年2月起在耀中幼教學院微信公眾號上陸續推出。
本系列短文所陳述的觀點體現了我們與幼稚園品質評估相關的經歷和經驗,以及幼稚園的實踐。 我們萬分期待這些未經理論雕琢、直抒胸臆的觀點,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或碰撞。
繼上次探討了【如何看待幼稚園品質】之後,這次將繼續圍繞“關注過程品質”這一話題來進行交流。
在《評估指南》中,首次提出「重點關注保育教育過程品質」,這是一個突破性進展。
要知道,在以往的質量評估中,我們非常重視結構品質,比如重視保教隊伍,如保教人員的學歷水準、師資配備、師生比,重視辦園條件,比如人均用地、面積、安全衛生等等。
在各省的幼稚園督導評估方案中,可能僅有1/5的指標指向的是過程品質,而且這些指標大多表述籠統,評估者很難給予具體準確的評估。
再看《評估指南》附件中的內容,你會發現結構品質的要素大大減少了,反而過程品質的要素比例增高,結構品質的要素強調的是幼稚園有沒有這些材料,但過程品質的要素會看幼兒有沒有使用這些材料以及怎樣使用這些材料。
如果將過程質量作為評估重點的話,將面臨以下兩種挑戰:
其一,對於評估者來說,評估的難度要比以往增加了,結構質量比較容易評估,師生比、 面積這些是一眼就能看到的現象,可以簡單地評為是或否,但過程品質不是看一眼或者看資料就能夠判斷的,也不是通過流覽幾個班級給出一個大致的印象,而是需要在一個班級中認真觀察,深入地觀察幼兒與教師的互動,關注教師所使用的語言,關注幼兒和環境、同伴的互動,才能更客觀地去判斷幼稚園的過程品質。
其二,目前《評估指南》附件中的保育教育品質評估指標對於過程質量來說,有些條目為我們指明瞭方向,但作為具體的觀察或行為指標,我們還有進一步細化的空間。
比如“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確保幼兒每天有充分的自主遊戲時間,因地制宜為幼兒創設遊戲環境,提供豐富適宜的遊戲材料,支援幼兒探究、試錯、重複等行為,與幼兒一起分享遊戲經驗。 ”
那麼,多長時間是屬於「充分」的時間?什麼樣的材料才是「豐富適宜」的材料?這樣的內容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思考及實踐,去進一步呈現更加具體的、基於研究的指標。
儘管在評估過程品質時面臨著挑戰,但相信幼教同仁們能在《評估指南》的指導下積極地看待挑戰,無論是自評還是外評,都能實現“指南”提出的以評促建的目的。